3月24日,伴隨著2023年的第一場春雨,東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數學科組在小學部五樓物理實驗室順利開展了課堂教學比賽,旨在以比賽的方式促進科組內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操作性轉化,強化“品質課堂”實驗教研組的建設。
本次比賽共有7位青年教師參加,他們把此次賽課活動作為自己素質提升的一大契機,均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此次活動中,在賽前他們仔細研讀教材,并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制作課件、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板書,在比賽現場呈現了他們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帶領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愉快遨游。
黃敏怡老師執(zhí)教《認識小數》
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開展教學,是一種立足現實生活現象,獲取數學意義的教學思路。黃敏怡老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由他們生活中所見所聞的小數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小數的含義,讓每一個知識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何芳老師執(zhí)教《面積單位》
何芳老師充分利用教具,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充分動了起來。“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等環(huán)節(jié)設計巧妙,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聯系生活中對應大小的物品,充分感受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便于樹立空間觀念,增強幾何直觀。
何慧敏老師執(zhí)教《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何慧敏老師采用觀測法、演示法和學生的試驗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措施,加強了直觀多媒體的課件演示,讓學生領會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在這個過程中,由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并演示講解,讓學生不停地向講解者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測、分析,協助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排水法。
陳靜老師執(zhí)教《三角形三邊關系》
陳靜老師大膽嘗試與踐行新課標的理念,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如何制作簡易支架”開展項目化學習。學生在尺規(guī)作圖的過程中發(fā)現和驗證規(guī)律,借助熟悉的生活情景推導與應用規(guī)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培養(yǎng)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能力。在教師的巧引妙問中,在學生的充分活動中,學生的幾何直觀與推理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提升。
紀天嬌老師執(zhí)教《認識三角形》
紀天嬌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層次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并留意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操作、測量等實踐活動,自主探究、合作溝通,是一堂充滿活力的課,也是促進學生能力全面發(fā)展的課。
吳曼生老師執(zhí)教《包裝的學問》
吳曼生老師從日常生活引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較反思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索組合立體圖形的面積。在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滲透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吳老師在上課的同時還插入了節(jié)約資源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
曾曉燕老師執(zhí)教《克和千克》
曾曉燕老師主動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機聯系的切入點,靈活的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實,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現,使學生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學生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花開有聲,成長有痕。經過一天精彩的角逐,何慧敏老師、吳曼生老師、陳靜老師榮獲一等獎,何芳老師、曾曉燕老師、紀天嬌老師、黃敏怡老師榮獲二等獎。一路耕耘一路歌,且迎風雨且前行!莞外小學全體數學老師們將繼續(xù)深耕課堂,凝聚教學智慧,用心筑教育之夢,奔向教育理想的爛漫春天。
撰稿:魏敏鍔
編輯:楊笛
初審:陳靜、周穎
復審:譚萍
終審:蔡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