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午,東莞教育系統(tǒng)“我為什么當老師”第三期上線。
今年,市教育局決定在全市開展“我為什么當老師”師德師風建設每月一主題活動。2月13日組織全市10萬名教師 “同上師德第一課”,叩問“我為什么當老師”的初心;3月18日推出第二期“尋找身邊的張桂梅——做‘戰(zhàn)疫勇?lián)敗睦蠋煛?,見證了東莞廣大老師疫情面前義無反顧、盡職盡責、心懷大局、齊心合力共克時艱的擔當作為。
“我為什么當老師”第三期以“尋找身邊的張桂梅——做專業(yè)精湛的大先生”為主題,通過楊寶霖老師畢生追求自己專業(yè)發(fā)展,影響幾代教育人的動人故事,深刻闡述老師因執(zhí)著專注而專業(yè)精湛。同時,邀請東莞中學校長黃燦明和兩位一線教師分享他們對教育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觀察、理解與實踐。
因應疫情防控要求,本期活動不以集體、現(xiàn)場方式組織,由各學校將市教育局制作視頻《我為什么當老師 尋找身邊的張桂梅——做專業(yè)精湛的大先生》,發(fā)給每位教職員工自學或組織小組學習討論,激勵大家堅守“我為什么當老師”的初心,以楊寶霖老師等先進典型為榜樣,始終堅守信念,不懈努力,追求屬于個人的專業(yè)精湛,成就理想中的大先生。
因執(zhí)著專注而專業(yè)精湛
從1957年到1997年,辛勤耕耘四十載。為了上好課、教好學生,他年復一年堅持編寫上課輔助資料,四十個春秋,一個平凡普通的語文教師,用一本又一本著作壘起了無可比擬的專業(yè)高度,他就是楊寶霖老師。
1957年7月,楊寶霖畢業(yè)于廣東師資培訓班;8月,受省教廳遣派,到粵西北廣寧縣第四中學任教。從當上語文教師的那一刻起,楊寶霖就立志“四條”,以此鞭策自己不斷求進:
“第一,一輩子當教師,為黨、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立下決心不動搖;第二,通過備課提高講課的能力,自身充分理解課本知識內容后再來教學;第三,要誠實地承認自己底子薄,向他人學習如何提高,不能驕傲;第四,要樸素、老實、誠實、嚴格、嚴謹,為學生做好表率?!?/span>
以前,一門語文科只有一本課本教材,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楊寶霖認為,語文兩個最基本又最關鍵的技能就是:閱讀和寫作,只有閱讀得多才能寫得好。為了讓學生學好語文,他每個學期都會自己編寫課外閱讀教材。從1973年開始一直到退休,一編就是許多年。
“每個學期都編,編了大家一起用,一路到我退休。有些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五十歲了還留著這些教材,有時候工作需要還會到我這里來拿?!睏罾险f。
多年來,楊老一直保持一個習慣,將閱讀時遇到的疑難點記錄在一張張卡片上,分門別類、歸納整理,至今起碼有十多萬張。他在一本書的自序中寫道:“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個橡膠袋,是個無底洞,非博覽群書不能濟事……教學需要讀書,讀書豐富教學,輾轉循環(huán),日漸深入,遂由今而古,由博而專。”
楊寶霖執(zhí)教中學、大學整整四十年,直到1997年退休,育人無數(shù)。期間還利用空余時間研究文史、寫文編書,退休后依然筆耕不輟,講史為學。這樣一位受人敬重的老教師,也將他的經(jīng)驗與心得分享給當代的年輕教師。
“第一,文化是一個社會的命脈、靈魂,教師應當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為社會育才,這是教師的重大責任。第二,經(jīng)驗來源于實踐,年輕教師一定要堅持鉆研,提升自己,用不斷的教學實踐來豐富教學經(jīng)驗。”
在善于反思中提升專業(yè)
“旗峰莞水,山川靈秀。莞中文化,歷史悠悠?!弊鳛闁|莞百年名校,莞中是東莞教育人才的發(fā)端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內力從何而來?東莞中學校長黃燦明用對教育三十多年的觀察和實踐,用對教育教學最準確的理解,道出了教師專業(yè)功力的關鍵所在——教師因善于反思而專業(yè)精湛!
通過楊老孜孜趷趷、獻身教育事業(yè)40載的動人故事,黃燦明直言“要成為一個好老師,相當不容易”。為此,他總結了要做一位專業(yè)精湛好老師的三條經(jīng)驗。
首先要有情懷,情懷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的育人高度上,要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的學生;還體現(xiàn)在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即愛與責任,因而情懷還有深層的意義老師要甘于奉獻。
其次,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潮流,跟上學生發(fā)展;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使得我們的工作,不斷精益求精,不斷進步,不斷提升?!?/span>
最后,還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站穩(wěn)講臺,要有比較強的解題能力,有科研的意識和能力等。
在自覺堅持中追求精湛
青年教師們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如何發(fā)展自己的專業(yè)?來自莞城中心小學語文老師張瑋表示,自己一直在向成為一名好的語文老師而努力。
她透露,剛走上講臺時也走了一些“彎路”,認為自己懂什么就要全盤教給孩子,后來在前輩教師的點撥下,明白了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應該是灌輸,應該是點燃;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應該是句號,應該是問號、是感嘆號,甚至是省略號,讓孩子們能夠去發(fā)現(xiàn)并不斷產(chǎn)生驚喜、疑問,把課堂當作游戲與探索的過程。
為此,她在教學過程當中,會留意身邊有哪些教學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研究,通過借鑒專家、借鑒書本,或者借鑒身邊優(yōu)秀同行,把他們的成果化為己用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終賦能學生也賦能課堂。
東莞市可園中學數(shù)學老師高錦元希望追求的課堂:課前有問題有期待,課中有表達有靜思,課后有收獲有欣喜,希望同學們能夠進行廣泛而自由地表達。
“在他們一些想不透、理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我就出面講解關鍵處?!备咤\元說,希望一堂數(shù)學課結束之后,學生覺得是有意義而且有意思,他們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發(fā)現(xiàn)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成長,不斷追求專業(yè)的提升,高錦元表示未來仍將在研究的狀態(tài)下工作,爭做名師,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地去學習、領悟、思考、實踐,在理解數(shù)學、理解教學、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努力地向40分鐘課堂要效益,追求高效的、智慧的、有品質的數(shù)學教育。
嘉賓說
辛勤耕耘四十載,退休后繼續(xù)讀書寫作,86歲依然筆耕不輟,楊寶霖老師用行動詮釋“大先生”的風范,無愧于初心、無愧于學生,更無愧于時代賦予的師者使命。他的言與行,感染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東莞教育人,一起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楊老師是東莞的文史泰斗,也是我們教師的楷模。他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是初心不改,從一開始當老師,他就很喜歡這個職業(yè),認為自己最適合當老師,盡管領導也想安排他做管理工作,但他認為自己最適合的還是當老師、搞研究,所以一直堅持做一線老師。
第二是工匠精神,楊老學識很淵博,他的教學水平非常高,對教材也很熟悉,但是他在每一堂課上課之前,都堅持一絲不茍地備課,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
第三是楊老師是一位真正的學者,當初他只是東莞師范的畢業(yè)生,但今天他在文史研究方面可以說是泰斗型人物,這要歸功于他堅持自學的精神和習慣,刻苦工作,耐得住寂寞、安貧樂道地堅持研究。
——東莞中學校長 黃燦明
楊老師非常熱愛、專心于教育事業(yè),他在業(yè)務上、知識上精益求精,一點不含糊,他的知識太廣,你問什么他都可以回答。還有,楊老師孜孜不倦、不知疲勞的工作精神,感動著我們,也鼓舞著我們。
——原東莞中學校長,楊寶霖老師的老同事 葉淦培
楊老師,作為一名老師,是傳道授業(yè)的傳燈者;在東莞地方文史研究方面,他是一位學術上的傳燈者。所以我覺得楊老師,他是當代東莞文化界承前繼后的人物,發(fā)揮了傳燈作用。
——東莞市黨史辦主任,楊寶霖老師的學生 李炳球
學習是教師終生的課題,我們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的前輩,比如讓我們尊敬的楊寶霖老師,是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最好示范。他用行動為“教育”這兩個字,做了最好的注解。
——莞城中心小學語文教師 張瑋
楊老師為了一個研究材料而搜遍全國的嚴謹治學態(tài)度、幾十年如一日甘做苦行僧的研究精神、對東莞本土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癡迷、指導學生時的耐心細致謙虛平和,都深深吸引了我、感動了我、影響了我。
我想做老師就應該向楊老那樣,不僅甘于物質上的清貧,做精神上的貴族;還要善于讀書和研究,把自己的專業(yè)做到極致;最后樂于奉獻社會,立德立言立功。
——東莞市可園中學數(shù)學教師 高錦元
推文內容轉載自:東莞慧教育